close

「每次一有新的認識,我們就會更迫切地問自己:我們從哪兒來?我們將
面臨什麼?該怎麼辦?每個人的腦袋都在不斷發生思維的大爆炸,生
成銀河,生成銀河、星星、行星和生命。
我們不停地根據行為選擇來調
整自己的知識水準,我們想理解,想歸類,想找到自己,或至少找到一本
《地球人使用手冊》。」
               —摘錄自『海—另一個未知的宇宙』P.17

「嚴格定義的話,連自然法則也只是一種假說。如果每次鬆手蘋果都掉到
地上,當然會產生一種絕對性的說法。但是,這些相關法則全都來自於相
同的實驗,直到現在,這些實驗依然毫無例外地得出相同的結論」
               —摘錄自『海—另一個未知的宇宙』P.18

  這本書才剛翻開沒多久,看到前海生館館長方力行所寫的導讀,又看
到這幾段話,實令我感觸良多。第二段話就我的解釋,可以想像是將社會
科學較容易看到的現象(?)放到自然科學當中,社會科學的理論,就我
比較熟的經濟理論,時常隨著環境,也就是實驗的場所不同而改變,比方
凱因斯的理論,在戰時非常有用;但海耶克的理論,後來也被世人所接受。

  世人們要的不是正確答案,是可以讓人接受的答案,這答案或許會隨
著人的心情,所屬的環境而改變,也就是不同的實驗參數,會使你得到的
結果不一樣。

  社會科學是如此,自然科學當然也有可能是如此,或許也不應該分成
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,應該說只要是科學就是如此,或許研究的事物不太
一樣,但都是如此。想像一下,如果牛頓那時候看到的不是蘋果從樹上掉
下來,而是往上飛,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?相信是難以想像的吧!因為這
可能是另外一個時空,另外一個實驗的場所,才會發生的事情。

  有時候會想,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?想到這個問題又會想,那地球呢?
宇宙呢?每次到這,我就想,太複雜了,乖乖的過日子就好,就算這問題找
不到答案,人類仍然存在阿,我還是得繼續的看paper,寫論文,要是找到
答案了,那又如何?再次創造一個宇宙嗎?這可是偉大的夢想!這問題還是
留給其他偉大的人去想出美好的答案好了,我還是乖乖的過日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 雨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